【怀柔村史】敬老爱老——前茶坞村
元代成村前茶坞,发展途中久踯躅。
改革开放如添翼,从此跃上腾飞路。
荼坞村,据怀柔县志记载,元代就已成村。相传该地有茶叶樟树,叶可当茶。村西河上有摆渡,夏季有人在渡口处设有茶摊,过往行人可饮茶纳凉,故有茶坞之名。
但村西天仙宫庙内磬后铸名“査务”,明隆庆《昌平州志》中又提《茶务》,清代康熙年间史册中才始称茶坞。后因多年自然流水和村庄的发展,村落中间形成了一道明显的自然沟,为此便把茶坞分为前、后茶坞。
而后茶坞村为了排泄村北的雨水,修有一道三米宽的排水沟,人称石马沟。时间久了,沟西就叫西茶坞,沟东就叫东茶坞了。这就是东、西、前三茶坞村名的来历。
(前茶坞村与东西茶坞村分界线)
有人质疑村西能有摆渡,那得有多大水才能使用渡船?从现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看,它的水量还真小不了呢。往西北方向距村十公里处,有海拔五六百米的山地面积达300公顷,而且全是朝东流水的方向。再加上过去雨水又多植被又茂密,这样每逢雨季大量雨水顺山而下汇集起来,就可想而知河水有多大了。
现今70岁左右的村民都经历过发大水。发水过后,平常河水也就1米多深而水流不断,再加上过去交通不便,所以人们也就自然地想到了用渡船的办法来解决问题。
前茶坞村是怀柔区桥梓镇辖村,位于北京市区东北约40公里,距怀柔城西南约10公里,距桥梓镇政府西约2.5公里。北临东、西茶坞,东接茶坞铁路社区,西于平义分村相连,南邻顺义的营尔、寺上、武各庄村。村域总面积4050亩,村内有主街三条,有住户1100人,其中农户850人,全村多为汉族。
前茶坞村地处洪冲积平原,海拔62米。土壤为耕种形洪冲积物质淋溶褐土,土地肥沃。主要植被为杨、柳刺槐及果树。有林地450亩,山场2500亩。故此人们常说这是块宝地,旱涝保收,即使是遇到灾年也无绝收现象。
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,前茶坞村的百姓也同其他地方人们的心情一样,都不甘心屈服侵略者的蹂躏,都在以各种不同形式积极抗击侵略者,而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积极报名参军。为保卫祖国、保卫家乡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,谱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
据不完全统计,到1952年,我村共有9名烈士血洒疆场,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他们是侯贵廷、马进知、王绍宗、韩廷俊、周付通、刘付苍、隋玉成、刘贵华、刘天瑞。这些烈士的精神无不令我们敬仰,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颂扬。
在战争年代,诸如9名烈士这样的人、这样的事迹实在太多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许多曾经奋斗在各个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我们已不常提起,但他们的精神就像融进前茶坞村民的骨子里一样,无时不在教诲着我们坚强地前进。
在离村约6里的西部,其中有一座山叫六郎山。传说杨六郎到此打过仗,山顶上有一块40平米左右的平地,说是居高临下用来指挥作战用的,上面还有个拴马桩,后来不知啥时没有了。在距六郎山东面500米的山脚下,有个泉眼,泉水清澈透底哗哗作响。此泉眼的形成据说也和杨六郎有关。说的是杨六郎在此征战时,人、马饥渴难耐,渴得战马四蹄乱刨,结果泉水涌出,解了燃眉之急,后人称此泉为马刨泉。
马刨泉的由来已相传几百年,至今仍水流不断。在解放初期的1956年它的流量相当于4寸水泵抽的流量,后来人们把它称之为大水泉。
1957年,前、后桥梓、三茶坞、苏峪口、山立庄等一带的村庄成立了高级社。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”的伟大号召,全社总动员组织了人力、物力大搞水利工程。用土篮挑、小车推,在泉眼的下游筑起了土坝,后来人们又把它称为“大水泉水库”。
它的库容面积达2500立方,可浇灌我村和西茶坞两个村近800亩的土地,在那时真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。到1980年由于水量减少,1982年我村在岸边西侧20米处打了第一眼170米深的岩石井,水量每小时可达80立方。
由于我村打第一眼井的成功,打破了多少年来一部分水利专业人员断言此处无水的论断,从此便开始了打井大战。1985年我村在距第一眼井南边100米处又打了一眼180米深的岩石井,水量每小时仍不低于80立方;1988年,西茶坞、“218”油库、苏峪口相继在附近都各打了近200米深的岩石井。
由于库边深井的增加,再加上天气变得干旱少雨,1995年泉水彻底停流了,水库也随之干枯了。没有了昔日汩汩流水的壮丽景观,但水库依然存在、它会给后人留下美丽的传说,难忘的回忆。
国家的关怀,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,共享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快乐。但是物质文明的享受必须有精神文明做依托,为此村干部从2001年开始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,使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在近几年,村里投资近100万元,修建了一个2700平米的文化健身广场、改建一个700平米的露天放映场、建了一个200平米的数字影视厅和60平米的益民书屋及文化墙,为村民的文化娱乐搭建了平台。
村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,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。村里组织起文艺团队,在每年的节假日里都会为村民送去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大餐。
在敬老爱老方面更是体贴,为了老有所乐,给老人建了60平米的老年活动室,让他们舒心地、尽情地享受。2003年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给予了“敬老先进村”的殊荣。